当客家古巷的擂茶香遇上无人机的科技蓝,当不同民族来深建设者家庭的笑容融入互嵌式社区的肌理。日前,龙岗区坪地街道年丰社区党委以“小候鸟·石榴情·鹏城行”户外研学活动为纽带,为辖区多民族家庭铺就“人文线+科技线”双轨研学路,让民族团结的根脉深扎社区共融的日常。
人文为基:在甘坑古镇里织密“共融经纬”
清晨大巴上,“车轮上的家乡话”环节已悄然开展——苗语婉转、壮语质朴与客家话、普通话交织,不同家庭学念彼此方言,一句句“你好”让民族间的距离缩成掌心里的温度。
古镇街巷如摊开的史书,建筑皆藏历史印记。二十四史书院省级非遗擂茶体验中,小小手有模有样地拿起擂茶棍在擂钵里碾碎花生米、炒米、芝麻等,热腾腾的茶水一冲,香飘四溢,第一碗递给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陪同的奶奶;苗族特色孔雀民族风傣族文创冰箱贴DIY活动中,亲子之间默契地配合,让各种各样民族元素的纹路在指尖跳跃,最终定格在象征平安、年年有余等图形框里。“小候鸟”还与家长牵手踏入古镇,在客家围屋与吊脚楼间,开展“寻找民族团结元素”打卡游戏。孩子们或摸墙缝石板,或蹲木梯数阶,或拉家长看雕花石墩。民族团结藏在古镇脚步中、孩子眼眸里、百年光阴里,安安稳稳,却又热热闹闹。
中午,古色客家老宅摆开“围桌餐”。客家煎酿豆腐、姜豉汁蒸排骨、盐焗鸡、茶果等家常菜旁,壮族五色糯米饭艳、畲族乌米饭糯,同置一桌。“你尝我的”“我试你的”大家在筷子交错间递茶果、聊菜品,平日忙碌的少数民族来深建设者们,也借此契机陪孩子们慢下来。
科技为翼:在飞行航拍中解锁“亲子同心”
如果说古镇是文化的沉淀,大疆飞行营地便是梦想的起点。在“无人机视角看深圳”环节,大家认真学航拍知识、实操飞行。孩子小手与妈妈一起托起一架轻小的DJI Neo无人机,无人机升空时,母女同喊“飞起来了”——这是科技的魅力,亦是亲子同频的温度。“56个民族一家亲”创意航拍时,20组家庭站成同心圆,从高空俯瞰,像极了年丰社区的缩影:各民族家庭各有轨迹,却因“团结”二字紧紧相依。 “写给多元年丰社区的明信片”里,孩子们画下无人机、古镇风景,写下“下次带小伙伴来”。当“鹏城小小团结使者”证书递到手里,孩子们攥着证书跑向伙伴,满是藏不住的自豪与跃动的快乐。 共融为脉:在烟火日常延续“研学余温” 返程大巴上,大家翻看照片里的定格的瞬间,轻声交流着研学的细碎感悟。“下周社区活动见呀”“回头我跟你玩无人机”,一句句约定把研学的暖意悄然揉进邻里的问候、孩子的游戏中,在社区的烟火气里不断续写着新的故事。 年丰社区“小候鸟·石榴情·鹏城行”以人文串联文化根脉、以科技点亮亲子默契、以陪伴夯实社区互嵌,这不仅是孩童心间的种子,更是民族团结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生动注脚,让共融的底色在社区肌理中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