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无数来深建设者为城市发展挥洒汗水。然而,他们的子女在课后常面临托管空缺与优质素质教育资源不足的双重挑战。
为切实响应《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中“普惠性儿童服务覆盖率提升至95%”的核心目标,并精准对接“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平湖社区积极行动。社区工作者敏锐捕捉到居民需求,依托“民生微实事·大盆菜”专项经费,精心策划并推出“候鸟驿站”关爱项目。该项目聚焦来深建设者子女的课后成长,特别开设美术班与书法班,每班各12课时,并优先保障社区内来深建设者家庭子女报名权益。
项目采用“送教入社区”模式,专门聘请专业美术与书法教师,直接进入社区活动场地授课。课程设计独具匠心:
书法课堂:巧妙融入岭南文化精髓,如带领孩子们探索广府楹联的书写传统与历史渊源,在笔墨流转间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美术课堂:以“深圳改革开放”为主题进行创作引导,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城市发展的壮阔图景,于色彩线条中深化对深圳的认同与热爱。
“我们真切看到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单调和家长们的无奈,”一位参与项目组织的社区工作者坦言,“设立‘候鸟驿站’,就是希望用家门口的公益课堂,填补这段‘真空期’,让孩子们在安全、友好的环境中发展兴趣,结交伙伴。”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成为促进来深建设者子女互动交流、提升社区归属感的重要平台。课堂上,孩子们专注临摹、挥洒创意,课后则围绕作品展开交流,社区活动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平湖社区“候鸟驿站”项目,是基层社区工作者利用“民生微实事”机制破解普惠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生动实践。它精准回应了来深建设者家庭对子女美育和课后照护的迫切需求,将“儿童友好”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社区服务,有力推动了普惠性儿童服务覆盖率的提升,为建设更具包容性与归属感的儿童友好型社区贡献了坚实的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