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办的“民生微实事·大盆菜”——“动手有艺,耆乐融融”预防老年痴呆症手工项目圆满画上句号。该项目巧妙地以非遗文化为情感纽带,精心搭建起一个通过手工创作来益智健脑的优质平台,为长者构建起“生理—心理—社会”多维防护体系,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全力助力长者提升手脑协调能力,悉心守护他们的晚年健康生活。
非遗技艺融入生活,四大主题激发创造力
该项目共计开展4场,参与了100人次的居民。围绕非遗藤编、布艺创作、扎染艺术与毛线编织四大精彩主题有序展开。专业手工导师全程引领,带领长者们深度体验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在藤编手提包活动中,长者们用那虽历经岁月却依旧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藤条巧妙编织成既实用又美观的包袋,真切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绝伦;布艺花帽子创作环节,长者们通过精心裁剪、细致缝制与巧妙装饰,让一顶顶独具个性的帽子绽放出无限创意;扎染艺术课上,长者们手持染料在布料上自由挥洒,创作出独一无二、绚丽多彩的图案,尽情体验色彩与材料的奇妙碰撞;毛线编织活动里,长者们借助钩针与毛线的交织缠绕,编织出满满的温暖与成就感。
项目突破传统单一认知训练模式,构建三级防护网
每场项目都精心设置“渐进式挑战”,例如从平面编织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通过持续的适应性刺激有效保持大脑的活跃度;手工创作过程中所带来的“心流体验”,能够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而情绪障碍正是老年痴呆症的独立风险因素;小组合作、作品互评等丰富环节,极大地增强了长者之间的语言交流与社会参与度,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预防社交孤立引发的认知衰退。
“民生微实事·大盆菜”——“动手有艺,耆乐融融”预防老年痴呆症手工项目以非遗文化为情感纽带,以手工为温馨媒介,长者们在协作中尽情分享生活故事,在作品互评中不断增进情感联结,手工课堂已然逐渐成为社区里的“温暖聚集地”。未来,华乐社区将持续优化课程内容,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长者在非遗传承中收获健康与快乐,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