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辖区青少年儿童课余生活,激发科学探索兴趣。近期吉华街道甘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趣味科学 STEM”科普体验项目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科学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项目构建了系统化课程体系,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工程与技术四大领域,有机融合“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核心素养板块,计划分10场活动逐步展开。目前四场主题活动已圆满收官,场场亮点纷呈,深受青少年喜爱。
在首场物质科学活动中,30名孩子通过亲手制作八弦琴,直观理解了音调高低与琴弦振动频率、响度强弱与振幅的关系。指导老师采用“演示+实践”双轨教学,边操作声学模型边讲解原理,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拨动不同琴弦时声音真的不一样!原来科学就在我们手里!”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小雨捧着自己制作的八弦琴兴奋地说。现场氛围热烈,孩子们在调试琴弦、弹奏乐曲的过程中,真切感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魅力。
生命科学专场则聚焦“人体感觉器官保护”,孩子们在学习视觉、听觉等五感生理知识后,化身“小小化学家”,利用表面活性剂、电盐等材料自制个性化洗手液。“原来洗手液里的成分这么神奇,不仅能除菌还能护手!” 六年级学生小宇展示着自己调制的粉色洗手液,脸上洋溢着成就感。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实用的卫生知识,更在称量、混合原料的过程中锻炼了精准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地球与宇宙主题活动中,指导老师带领孩子们探索星球科学奥秘。通过了解宇宙和地球之间的奇妙联系,认识探测车构造,孩子们亲手组装出月球探测车,并在户外进行探测车运作观测实践。“看着自己做的月球探测车运作起来,感觉像在和星空对话!” 初中生小陈认真记录着观测数据,眼中满是对自然科学的好奇。指导老师结合生动案例,引导孩子们理解宇宙的浩瀚与神秘,孩子们对星球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程技术实践课上,青少年们变身“桥梁工程师”,运用吸管、胶带等材料搭建承重型桥梁模型。从设计图纸到反复测试承重极限,孩子们在失败与改进中领悟桥梁结构力学原理。“看我这吸管桥搭得稳稳当当的!”初中生小浩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难掩兴奋。这场充满挑战性的实践,让抽象的工程学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创新成果,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技术领域的探索热情。
每场活动均配备“1名专业讲师+1名助教+1名后勤保障人员”的标准化团队,确保30名参与者获得充分的指导与安全保障。系列活动以“做中学、玩中创”的模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参与后明显提升了对自然科学的关注度,在家主动尝试各类小实验。目前项目尚余六场活动,社区将继续整合资源,陆续推出3D打印体验、智力木拼装等进阶课程,持续以多元形式满足青少年的科普需求,开展更多针对性强、趣味性浓、参与度高的科普活动。甘坑社区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让科学不再是课本上的公式定理,而是可触摸、可体验的成长伙伴,真正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筑牢根基。
本次活动由龙岗区吉华街道社区“民生微实事·大盆菜”项目专项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