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利用职工晚间闲暇时间,以“技能充电+文化惠民”模式,围绕硬笔书法、视频剪辑、手工编织、羽毛球四类培训课程而开展,惠及辖区居民150余人次。夜校精准对接职工“八小时外”的真实渴求——释放压力、提升技能、拓展社交、找回生活,让宝贵的夜晚不再被琐碎消磨,而是充满了获得感、愉悦感与归属感。
“家门口的充电站”受热捧
4月16日晚,第一节硬笔书法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班。25名学员在专业老师引导下,从横竖撇捺开始,专注书写的过程,好似进行了一场“心理按摩”。
“盯着电脑一天头昏脑涨,写写字,心一下就静了,像给大脑做了个SPA,”一位程序员学员感慨。这不仅是字迹的工整,更是职场高压下的情绪出口,找回专注与内心安宁的珍贵时光。
技能提升与社交“双赢”
视频剪辑课课程直击新媒体时代需求,注重实用技能即学即用。从记录孩子成长、制作旅行Vlog,到优化工作汇报、构思个人作品集,职工们热情高涨。“以前汇报只会PPT,现在能用短视频更生动地展示成果了,领导都说眼前一亮,学点新东西,感觉自己没被时代落下。”一位市场部员工的反馈。这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不仅是生活记录,更是潜在的职场加分项。
指尖技艺变身“创业技能”
五彩丝线在手中缠绕,烦恼在专注的指尖悄然溜走。零基础也能快速上手,从一个小杯垫到一条温暖围巾,看得见的成果带来最直接的成就感。“白天处理复杂报表,晚上织点小东西特别解压,看着成品超有满足感!还和几个妈妈成了‘织友’,约好下次一起学新花样。”一位财务女职工的分享道出了课程的魅力。
这里是释放压力、激发创造力的“手作疗愈坊”,更是建立轻松社交圈的温馨角落。在老师指导下,学员从零基础到熟练制作杯垫、挂饰、杯套、凉帽等作品。
集结:从课堂到赛场
羽毛球培训是职工居民最喜爱的课程。尽管课程期间多次遭遇暴雨天气,学员仍坚持到场训练。
酣畅淋漓的出汗,是扫除疲惫、释放压力的最佳方式。“坐了一天腰酸背痛,来场球赛全好了,出一身汗,晚上睡得特别香。还认识了隔壁公司的球友,约着以后每周都打。”一位设计师激动着说道。这不仅是强健体魄、预防“职业病”的良方,更是以球会友、拓展职场外健康社交圈的活力平台。
本次夜校培训活动,每门课程最后一节课均设置“成果评比+颁奖”环节。学员李女士感慨:“拿到奖品特别有成就感,学习动力更足了!”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课程特别设置“作品装裱”环节,学员作品不仅在党群服务中心展出,更成为社区文化墙的一部分。
从“打麻将”到“学技能”,从“关门在家”到“社区共建”,坪东夜校不仅点亮了居民的夜晚,更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正如学员所说:“灯光下的课堂,照见生活的模样”——这样的温暖场景,正是深圳“民生微实事”工程的生动注脚。
此次“坪东夜校”的成功实践,既是对民生政策落地的创新探索,更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社区将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持续擦亮惠民品牌,让“夜校之光”点亮更多居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