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要闻轮播图
宝安区:党建引领!绘就宝安基层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03日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规模大,服务人口多,面对这个“治理考题”,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党建引领活力小区建设”“党建引领社区运营”“智慧社区建设”三大抓手协同发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绘就出一幅组织有力、居民有感、治理有效、智慧融合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建设活力小区:激活“一池春水”

  宝安区率先铺开“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将129个社区“化整为零”,科学划分为605个活力小区,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通过搭起“一小区一支部”“一小区一居民小组”的“全覆盖”组织架构,健全“街道—社区—小区”三级治理体系。探索小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由社区党委牵头,让小区党组织、居民小组、业委会、物业拧成“一股绳”。

  新桥街道丽沙花都小区实行“党支部一业委会一物业”联动机制,驱动“三驾马车”齐发力,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小区建立“双周”常态联席会议机制,由街道、社区、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代表等共同出席会议,凝聚集体力量高效解决小区治理问题。

  同时,唤醒“休眠”党员,激发队伍活力,实行“1+5”分片区制,以党支部为核心,一名党支部委员联系7名党员,根据楼栋布局、人口数量将小区划分为5个责任区,引领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认领责任区。此外,小区还建立“先锋联盟”,组建垃圾分类督导队、义务消防队、交通安全巡查队、关爱独居老人等特色队伍,将小区治理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全员参与”转变。

  试点社区运营:唤醒“沉睡资源”

  宝安区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运营试点,聚力破解社区服务供给不足、资源闲置等问题。鼓励社区党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行“政府+公益+商业”融合运营模式,通过“空间换服务”“空间链接资源”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创业团队等各类主体下沉社区,向居民提供康养、托幼、助餐等公益性、规范化、可持续服务项目。

  作为广东省首批试点社区,松岗街道溪头社区依托“百姓客厅”打造“溪头邻里汇”服务品牌:围绕资源型、服务型、运营型“合伙人”模式,引入专业机构,开设AI智慧钢琴、英文戏剧、表演主持、正骨推拿、书法美术等课程,公益课普惠暖心,收费课平价贴心,“一厅一品”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延伸“合伙人”触角,借学校、商圈、企业的优质空间设服务点,让社区运营服务“走得更近”。

  更妙的是,社区率先设立“达人工作室”,把中医、书法等近百名“社区达人”请进来,打造“人人有专长、人人可参与”的共享生态。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运营”模式,溪头社区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的精准度和覆盖面,更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

  打造智慧社区:善用“数智赋能”

  宝安区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社区治理)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通数据壁垒,构建“一网统管、一屏可视、一码通办”的智慧治理体系。依托区级智慧治理平台,整合网格、城管、应急等20余个系统,实现事件“自动发现—智能派单—闭环处置”。

  新安街道海滨社区作为智慧社区建设标杆,全面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实现高空抛物、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监测识别等场景“秒级响应”。给社区长者安装跌倒监测毫米波雷达,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时监测异常动作,以“雷达监测+问话确认+上门救助”的模式,实现5分钟内响应处置。

  社区党委依托数据驾驶舱实时掌握人口动态、设施运行、民情热点,推动治理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转变。目前,社区事件平均处置时长缩短60%,社区议事会线上参与人数增长300%,智慧赋能让基层治理既高效又温情。

  从组织扎根到机制创新,从服务升级到技术驱动,宝安区以党建引领为“红线”,串起基层治理的千针万线。

  三大抓手齐发力,不仅破解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治理难题,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一幅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智慧高效的宝安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湾区腹地徐徐展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