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要闻轮播图
央视点赞!社会工作系统齐发力,“圳式” 守护超给力!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26日

  台风再猛,也抵不过人间温情,那些在风雨夜挺身而出的勇敢者用守护筑起防线。避风港里的暖意与希望更是成了每个人难忘的记忆。

  央视点赞|盐田区:台风天里盐田的温柔守护

  近日来,盐田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广泛动员全区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台风防御战。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成效,调动社工团队和志愿者主动融入抗灾防御体系,通过构建高效协同的社会支持网络,多维宣传,让防灾知识入脑入心;精准走访,给特殊困难群体暖心守护;有序安置,为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持续关爱,用心理支持传递温情;物资到位,将民生底线牢牢兜住,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美丽山海盐田。

  近日,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强台风“桦加沙”来袭 广东深圳有序转移临险区居民加强隐患排查》。辖区内“防风模范生”小梅沙社区光荣上镜!

梅沙1.gif

梅沙4.gif

  梅沙街道小梅沙社区党委书记陈婷婷介绍,辖区3000多人中有2000余人为在建工地工人。本次重点安置小梅沙村老旧房屋、靠山边坡住宅的居民及老幼弱势群体,预计接纳60至100人,67户边坡重点户已陆续转移。

  台风期间,为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安心避灾、舒心休憩,小梅沙社区特别开辟女性、婴幼儿家庭专属区域,并设置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区,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

截屏2025-09-24 11.40.04.png

梅沙6.gif

  其中,婴幼儿家庭区域位于社区早教课室,社区工作人员早早铺好柔软的休息垫,不仅空间温暖明亮,还为婴童贴心地备好了各式童趣玩具和安抚设施,帮助孩子缓解焦躁情绪;女性专属区域则注重隐私保护,为女性群体提供出一处安全放松的“安心角落”,让关怀无声却有力。

梅沙7.gif

  央视点赞|龙岗区:暖心!台风夜里的生命守护

  9月23日晚,超强台风“桦加沙”携狂风暴雨强势逼近,全市严阵以待进入“五停”状态。就在这个狂风肆虐的夜晚,龙岗区南湾街道丹竹头社区上演了一场温暖而紧迫的生命接力。

图片

  当天21时许,面对即将登陆的台风,辖区一名已近足月的孕妇情况特殊——超声检查显示胎儿脐带绕颈3周,属于高危妊娠情况,需密切关注。然而,面对即将登陆的台风,这位孕妇此前因个人顾虑选择留在家中。天气持续恶化,其安危紧紧牵动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心。“时间紧迫,必须立刻上门!”接到指令后,当值的张利阳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和同事一起赶往孕妇家中。面对孕妇最初的犹豫和拒绝,张利阳站在准妈妈的角度,耐心倾听她的担忧,真诚地表示理解。

  张利阳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定,详细解释了台风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医院所能提供的安全保障,强调“预防优于补救”的重要性。真诚的关怀最终打动了孕妇。救护车及时抵达,顺利将孕妇安全送至定点医院。据了解,该孕妇已安然入住医院产科病房,得到了妥善的医疗照护,身体状况稳定。事后,孕妇及其家属对社区网格员在危急关头的负责与担当表达了深深的感激。

  此次成功劝导,充分体现了社区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对居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网格员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风雨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守护了辖区居民的平安,为这个台风夜增添了一抹最温暖的底色。

  坪山区:“社工+志愿者”力量,为群众撑起“温暖避风港”

  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坪山区龙田街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广泛动员并高效组织辖区社工、志愿者力量,全力投入防汛防台工作,构建起一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在台风预警信息发布后,龙田街道线上线下覆盖宣传,同时,组织社工、志愿者等手持扩音器穿梭于背街小巷,在社区小区宣传栏、各楼栋入口张贴防风通知,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重点人群精准覆盖,针对社区内的独居老人、高龄长者、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社工与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进行面对面宣传劝导,并留下社区应急联络电话,确保这部分居民在紧急情况下能第一时间求助。

  坪河雅苑小区志愿服务队还主动对楼道的公共窗户进行了逐一检查。发现隐患,立即上报,有效消除了玻璃碎裂、高空坠物风险。

  安全转移是防台工作的重中之重。街道组织社工、志愿者分工协作,耐心劝导,协助居民投亲靠友或前往应急避难场所。对于行动不便者,提供专人陪护、车辆接送等人性化服务,确保转移过程有序、安全。龙田社区社工在排查中发现70多岁的吴奶奶独自留守,在取得其远在外地的家人同意后,迅速协调其入住龙田小学应急避难所,还安排两名女性社工陪伴协助,全程细心搀扶、妥善安置。

  台风过后,龙田街道部分路段出现积水、树木倒伏、垃圾散落。为保障复课复工复产,龙田街道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力量积极协助路面清淤,方便居民出行。并协助校方清理临时避难场所的校园环境,检查安全,为学生们重返课堂创造良好条件。社工和志愿者还主动走访沿街商铺、小微企业,了解受灾情况,协助清理店面,安抚商户情绪。

 

  台风过后,社工们有序开展对前期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的回访,对临时转移安置的老人进行了妥善安排,衔接后续照料服务,确保关爱不断线。

  罗湖区:筑牢特殊困难群体安全网

  面对台风“桦加沙”的来袭,罗湖区为确保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的安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社区工作人员高度戒备,24小时实时在线服务全面投入防御工作。

  嘉北社区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四名社工快速启动“线上暖心服务组+线下关爱行动组”应急服务,争分夺秒全力守护独居、空巢和高龄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将日常关爱服务转化为抗击台风的坚实防线,展现社会工作在自然灾害处置工作中的责任与温情。

  风雨稍弱,线上组立即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全覆盖回访,了解受灾情况和需求。线下组根据清单再次出动,帮忙恢复窗台原状、检查房屋、送餐上门,并协调处理公共环境问题,助力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image.png

  东乐社区社工积极链接深圳市慈善会资源,为辖区内困难家庭、独居老人、特殊困难群体等送上50箱新鲜水果;社区邻里庭院自种绿色蔬菜瓜果为5户独居老人补充家庭生活物资;社工及工作人员悉心嘱咐居民台风天气安全防范,提醒家里备好常用药物和生活用品,并排除安全隐患。

  南山区:桃源街道应急避难场所为工友,打造文化“避风港”

  9月23日夜间,南山区桃源街道桃源社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学校应急避难场所内,200余名安置工友或专注观看银幕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或沉浸在书海中的精彩世界,共同度过超强台风之夜。

  据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学校体育场安置了珠光村城市更新单元一期B项目工人235人。桃源街道在保障工友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内,《八佰》《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主义影片轮番放映,银幕上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让观众动容。

  在电影放映的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学校组织为安置工友带来了精彩的读书分享会。参与活动的梁师傅说:“老师讲得生动有趣,让我忘记了外面的狂风暴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学校校长叶小滨介绍,此次共有10名教师参与志愿服务。工友们在应急避难场所一直待至9月24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避难所准备好了足够的食品和药品,还会继续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大家安心度过台风天。受台风“桦加沙”影响,桃源街道路树木倒伏。街道迅速协调南山区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组成15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清理。此外,南山区各街道均组织工作人员及时清理道路折断的树枝,经过紧张作业,倒伏树木被快速清理,交通恢复畅通。

  宝安区:新桥街道“两新”党员突击队出动,防汛一线彰显“新”担当

  9月23日,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的逼近,宝安区新桥街道两新组织党委迅速响应街道党工委号召,第一时间组建起一支22人的党员突击队,奔赴社区避难所开展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风雨同舟显担当”的誓言。

  “我报名!”“我有应急救援经验,我去!”,一支由22名两新党员组成的突击队仅仅三小时便集结完毕。他们中有来自民营企业的党支部书记,有社会组织负责人,也有基层一线党员。这支突击队被迅速派往新桥街道8个避难所,投入防风防汛工作。

image.png

  “大爷,您跟我来,这边有床垫。”“阿姨,这是您的晚餐,小心烫。”“小朋友,不要哭哦,我们一起来玩玩具”……这样温暖的话语在避难所内不绝于耳。在群众安置区,突击队员采用“一对一”结对服务模式,特别关注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小孩等特殊困难群体。

  在避难所现场,突击队员还充分发挥 “移动哨兵” 作用,及时收集群众需求,排查安全隐患。发现漏水点立即放置水桶警示,遇到身体不适者迅速联系医护人员,确保避难所安全有序。

  这种精细化服务理念,正是新桥街道长期以来坚持“以基层群众作为文明实践的核心主体”的生动体现。此外,宝安区各街道社区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塘头、宝源等社区纷纷筑牢防风墙,众志成城护家园。

  风雨会停歇,阳光终将重返,但我们不会忘记这些逆行的身影。他们,顶风冒雨;他们,冲锋在前;他们,坚守着城市的第一线。感谢!所有在台风中坚守的你们。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