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要闻轮播图
光明区光明街道:从陌邻到近邻,“新居微治”巧解小区治理“千千结”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14日

  近日暑气正浓,光明区光明街道各个住宅小区里涌动着脉脉温情:“邻里之家” 传来阵阵笑声;“近邻课堂”讨论声此起彼伏;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在楼宇间穿梭忙碌。这幅充满烟火气的民生画卷,自2025年6月13日《光明街道“新居微治 和谐小区”工作方案》实施以来,正悄然铺开。这场以“新居微治 和谐小区”为载体的基层治理改革,以党建为引领、共治为路径,在深圳北部的这片土地上,正细腻勾勒着从“擦肩而过不相识”的“陌邻”,到“有事互帮常往来”的“近邻”治理新图景。

  打造“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三元架构

  这场覆盖20个住宅小区的治理革命,以“组织全覆盖、制度全适配、问题全处置、服务全升级、邻里全融合”为目标,由光明街道党工委统筹15个专班工作组推进。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新居微治”创造性地构建“1+X+18+N”治理体系升级版,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挂帅的工作专班,将处级干部、社区党委、民警、法律顾问等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决策在一线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

  组织建设先行落地。新建小区交付前7日,100%成立临时党组织;入住率达50%的小区,6个月内完成业主委员会选举,且党员占比超50%成为硬指标。通过将“支部建在小区上”,鼓励和支持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让党的旗帜在治理最前沿高高飘扬。这种“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的三元架构,既破解了新小区党员组织关系“悬浮”难题,更通过“三会一课”、党群议事会等载体,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小区事务高效决策。

  四维联动构建问题处置闭环链条

  “没想到刚反映的电梯故障,马上就有人来修!”金地峰境瑞府业主李女士的点赞,道出了“新居微治”的实效。这场改革聚焦“房屋品质、规划配套、物业服务、邻里矛盾”四大核心问题,以“组织赋能、建章立制、分类施策、自治提效”四维联动,构建起问题处置的闭环链条。

  风险排查先行一步。通过入户走访、民诉工单分析,15个小区工作组在一个多月内梳理出68项问题,按急难程度绘制成红黄蓝三色清单——红色紧急问题,如电梯故障,24小时内响应;黄色重要问题,如设施损坏、管网渗漏,2个月内整改;蓝色规划问题,如停车位不足,3个月内攻坚。数据显示,目前21项问题已彻底解决,41项按计划推进。

  服务升级暖意融融。“阳光物业”公示制度让收费标准、资金使用一目了然,“红黑旗评比”为物业服务水平立起硬标尺。针对居民急难愁盼,专班协调多方化解矛盾,推动电建洺悦鹏著小区完成5处公区提升,星河天地华邸拆除围墙,恢复公共空间,落实“租售同权”。制度保障同步完善,印发《物业服务规范化指引》,建立考核与培训机制,举办5场专题培训提升物业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重塑新型邻里关系

  从“擦肩而过不相识”到“邻里互助一家亲”,治理变革带来的不仅解决了问题,还重塑了新型邻里关系。67场“近邻课堂”传授干货满满的知识与技能,26场邻里议事会共商小区事,30场志愿服务凝聚温情。3个微社团、5支志愿服务队丰富居民生活,6处党群服务中心与邻里之家成为互动平台,“陌邻”渐成“近邻”。

  15个小区工作组架起来的“线上连心桥”同样传递着民生温度。睦邻服务微信群里消息不断,粤政易工作群高效联动,“未诉先办”机制更让不少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深房光明里业主反映等梯时间过长,建议电梯前室加装空调,工作组立马协调物业采购安装十五台空调;绿地新都会业主在群内反馈商铺在应急通道炒菜、油烟呛人,工作人员及时与店面沟通处理,商家承诺当即整改并清理场地。

  如今,4个小区民诉工单环比下降,其中,深房光明里降幅达84.61%,居民微信群里的点赞成为常态。

  从“应急处置”转向“长效治理”

  随着《物业服务规范化指引》等文件相继出台,这场改革正从“应急处置”转向“长效治理”。通过优化工单分拨机制,建立“纠纷专员——社区两委——工作组组长”三级调处体系;借助“物业经理接访日”“书记议事会”等载体扩大居民参与,推动治理从“政府服务”转向“居民共治”;依托“周更新、月验收”机制跟踪清单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用一年时间,打造一批“环境舒心、服务贴心、邻里暖心”和谐示范小区,并提炼成可复制的“微治模式”,为超大城市新住宅小区治理提供“光明方案”。

  光明街道“新居微治 和谐小区”这一基层治理的改革新举措,正以党建引领的温度消融隔阂,以制度创新的精度破解难题,以服务群众的力度凝聚人心。它不仅是对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更彰显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基层治理书写出充满烟火气与幸福感的鲜活答卷。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