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作为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常住人口超300万,同时坐拥全市最大交通枢纽——深圳北站,日均客流量逾50万人次,庞大的人口流动与复杂的城中村环境交织,衍生出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僵尸车”长期占道等顽疾。
面对这一治理难题,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上围新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构建“科技赋能+多元协同”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源头治理到动态监管的全链条覆盖,为超大城市城中村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提供了创新样本。
一、社区门岗加装天眼,骑车不戴头盔被提醒
“您好,请自觉戴好安全头盔。”近日,一名没有戴安全头盔的居民骑行电动自行车进入上围新村时,被门岗上方的喇叭提醒。居民尝试刷脸进入没有成功。“请你戴好头盔,这样出入更方便更安全。”门口的保安员提醒说。
上围新村物业公司副经理李先生表示,门岗上方的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对未佩戴头盔车主进行语音提醒,后台还记录这名车主有关信息情况,以此提高头盔佩戴率,减少涉电伤亡事故。同时,后方平台与交警执法数据平台对接,可协助完成骑行违章的执法闭环,从而提升违章处置率。
二、升级充电桩设施,并入平台统一管理
据介绍,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上围新村共有电动自行车650台,充电需求量巨大,但充电接口不到100个。为了缓解居民充电紧张局面,松元厦上围股份公司协调有关方面拿出10个停车位进行改造,安装电单车充电接口,升级改造的充电设施上张贴二维码,车主需扫码完善居住、身份、车牌及违章记录等信息后,方可正式充电。
据悉,充电系统还可以通过分析车主充电时长、效率等数据,判断用户电池是否涉及超标车。同时,全面升级充电设施消防配套,充电点位配备灭火装置(喷淋、灭火器等)、应急处置装置(消防钩、消防卷盘)、预警装置(火焰监控);充电设施及监控系统全部要求联网,并入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平台(简称“粤易充”平台)统一管理。
三、重拳治理乱停放,定期清理“僵尸车”
小区内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以及长期不使用的僵尸车,不仅挤占了公共资源,也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或消防安全隐患。
01 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
物业管理处在小区空地漆画了专门停放区域,要求车主统一规范停放。
02 没有规范停放的车
物业保安发现后张贴提醒条或者电话告知车主挪车,或者保安员将其挪到其他地方停放。
03 长期不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僵尸车
松元厦社区党委、上围股份公司、物业公司等单位商议后,将这些车辆统一挪到小区内指定区域停放,并进行公告,请车主7天之内将车领走。如果超过7天还未领走,物业管理处将车辆统一迁移到其他地方进行销毁。
据悉,今年6月份以来,清理电单僵尸车多台,为小区贡献不少停车位上围新村成功打造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理试点,不仅有效破解治理难题,更形成科技驱动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新范式,为城中村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