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华区龙华街道三联社区,一盏盏“微光”正汇聚成温暖民生的璀璨星河。针对残障人士、困境妇女及无业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社区党委创新打造“微光小店”爱心帮扶品牌,通过“公益+市场”双轮驱动模式,让社区商业的“小切口”迸发出改善民生的“大能量”,生动诠释了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微光小店”店主在社区公益集市上展销手工作品
聚智聚力共建“微光小店”,合力搭好“爱心平台”
多主体参与建设。组建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社区联商慈善基金会、大润发龙华店、社工、党员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项目建设小组,负责“微光小店”资源链接、场地选址、设计建设、机制制定、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工作。
多渠道保障资金。申报“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主动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居民监督评价。链接社区联商慈善基金会,为“小店”提供装修装饰、设备购置等经费支持。通过企业捐赠、乡贤领捐、爱心募捐等方式,汇集爱心力量,为“小店”提供坚实保障。
多举措推进建设。积极挖掘辖区商业片区潜在空间资源,发动大润发等商场无偿提供场地并减免水电费,在商场内以柜体形式建设“微光小店”,支持“小店”运营。在商场显著位置设置指示标识,引导顾客轻松找到“微光小店”,有效提升“小店”客流量和关注度。
小店店主“小店”门口展销卖手工制品
实干实为贯通“供需两侧”,着力完善“爱心链条”
规范管理制度,保障有序运营。通过“微光小店”关爱帮扶项目专题筹备会、“聚微光·成炬火”小店建设专题书记茶话会、“微光小店”线上沟通交流群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制定《“微光小店”准入规则(试行)》、店主评审机制、店主进出制度等,推动“微光小店”运营规范化。
摸排困难群体,注重提素赋能。依托定格化服务、敲门行动等服务模式,全面摸排辖区困难群体,形成困难人员台账。利用数字社区工作台,搭建“亲邻微帮”线上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收集困难群体技能需求“清单”,精准链接绢花制作、手工编织、布艺加工等培训资源,帮助困难群体提升技能水平。截至2025年7月底,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1场,服务困难群体超310人次。
招募“小店”店主,实现售物创收。在参与培训的困难群体中发布“店主招募令”,组建“预备店主后备库”,遴选13位负责任、有手艺、善管理的居民担任首批“店主”,推动“小店”试点运营。精选困难群体制作的发夹、编绳、扭扭花等手工艺品,参照市场定价在“小店”中售卖,帮助困难群体学有所用、用有所获、自力更生。
用心用情深化“品牌内涵”,奋力实现“爱心循环”
让“受助者”成长为“互助者”。吸纳10余名技能成熟的困难人员参与社区公益培训,传授技艺、分享经验,带动更多困难人员加入到“微光小店”项目。同时,“小店店主”主动将部分收益捐出,用以支持“小店”运营及困难群体帮扶、公共设施改善等各项公益事业,用行动反哺社会。
从“单点售卖”转变为“多处展销”。社区党委在社区亲邻集市、各类服务阵地中设置专属摊位,现场摆摊展示、售卖手工艺品,帮助困难群体拓销路、增收入。大润发、汇海广场等商圈企业也主动在美食节、购物节等活动中,为困难群体提供专属公益摊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彰显爱心担当。
从“小组发力”到社会“共同参与”。吸纳爱心商户、手工艺人、热心居民组建“微光帮扶”志愿服务队,推广“微光小店”及相关产品,并开设非遗手工、饰品制作等更多培训课程,帮助困难群体提升技能、丰富货品。居民积极关注并购买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公益事业,真诚奉献爱心。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和重要环节,三联社区创新打造“微光小店”,构建“爱心帮扶+赋能发展+市场运营”帮扶模式,将基层治理效能转化为民生服务实效,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创新的乘数效应。接下来,龙华区将继续创新基层治理形式,擦亮基层治理底色,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