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要闻
“神兽”已回笼?关爱不掉线!看社区如何构建未成年人“360度成长支持圈”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2日

  龙华区民治街道樟坑社区是典型的人口高密集社区,辖区内有许多携子女来深发展的双职工家庭。针对这一特点,社区聚焦3-18岁未成年人全周期成长需求,坚持党建引领,以“资源整合+精准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思想启蒙、教育护航、安全防护、文化传承等多维服务体系。

  2024年以来,樟坑社区已成功开展包括青少年生涯规划、幼小衔接指导、性教育科普等在内的特色活动25场,累计服务未成年人及家长超600人次,逐步形成具有城中村社区特色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童心”力量。

  精准对接成长需求,构建全龄段教育服务矩阵

  针对樟坑社区双职工家庭占比超70%的特点,社区党委创新“民星讲师+专业机构”双轮驱动模式,打造“360度成长支持圈”。     

  在教育衔接方面,举办“衔接有方 护航成长”公益讲座,详细解读学位申请政策中房屋查询、居住登记等6大核心环节,现场解答社保缴纳、志愿填报等疑问30余条,有效缓解178户家庭的“择校焦虑”。在假期托管领域,开设“缤纷假期”寒暑期课堂,通过“作业辅导+非遗体验”组合课程,吸引200余名双职工子女参与扎染、剪窗花等传统文化学习,日均服务时长超6小时,解决家长“看护难”问题。

  针对青少年发展需求,引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团队,开展“乐观思维训练营”三期课程,运用ABC合理情绪疗法帮助120名青少年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创新“霍兰德兴趣岛”沉浸式职业体验,设置卡牌搭建、团队协作等6大闯关关卡,带领青少年通过生涯彩虹图的绘制,在情景化体验中认识职业的特性。同时,依托“四点半课堂”常态化开展学业辅导,年均服务时长超1200小时,形成“课后托管-心理疏导-生涯规划”的全链条成长支持体系。

图片

  织密多维安全网络,筑牢未成年人防护屏障

  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原则,构建“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安全防护网。

  在生理安全领域,联合民治街道未保站开展3场“我的身体我做主”性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教会近60名儿童识别隐私部位、拒绝不当接触,并向家长传授20余项“游戏化沟通”的技巧。创新推出“AI护安全行”科技教育项目,组织20余组亲子家庭利用AI技术制作交通规则动画,将“红灯停绿灯行”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作品。

  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层面,开设“生命表情包”亲子情绪工作坊,通过“情绪马赛克”手工创作等沉浸式体验,帮助12对亲子掌握腹式呼吸等5种调节方法;针对网络安全风险,开展“小小创变家”环保创客小组活动,12名儿童在高中生志愿者带领下,通过循环经济模型制作理解网络信息辨别方法,其相关课程被纳入社区“儿童友好成长包”。

图片

  深挖传统文化根脉,搭建代际共学传承平台

  以“二十四节气传承计划”为抓手,打造“非遗体验+民俗教育”文化育人品牌。

  在夏至节气,组织20位长者与儿童,合作制作艾草锤,通过历史典故讲解、棉线缠绕的技艺传授,让青少年了解“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俗智慧;大暑期间开展干花团扇制作活动,长者现场传授“扇面留白”美学理念,指导孩子们创作“清荷消暑”主题作品20余件;创新居民自组织培育模式,成立社区首个少儿曳步舞社团,联合龙华区曳步舞协会开发12节系统课程。社区还同步开设“爱陪伴”亲子阅读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绘本共读活动10场,服务儿童300余人次,形成“传统文化浸润+现代艺术熏陶”的双线文化培育路径。

  樟坑社区始终秉持“儿童友好、全龄关怀”理念,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载体、整合多方资源,回应未成年人的问题,满足未成年人的期待,力争在纯城中村社区走出一条未成年人服务特色道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