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的王翠,从一名育儿焦虑的二胎妈妈到成为社区家庭教育专业志愿者;光明区凤凰街道塘家社区融域名城小区的住户,从因矛盾拖欠百万元物业费用的对立群体到如今体验感“满分”的和谐邻里……这些转变,是广东省深圳市30个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争创“一社区一品牌”的生动实践。
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协同3000余名专业社工赋能数十万名社区志愿者,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在文竹园社区百姓书吧父母读书会上,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主管许佳发现,王翠曾困扰于青春期儿子的教育,系统学习实践家庭教育知识两年多后,家庭氛围变得有爱包容,且乐于分享经验。
在许佳的鼓励帮助下,王翠和同样有教育指导师资质的二胎妈妈赵玉春,共同牵头成立了“深爱家互助社”。“我们采取‘找伙搭伴扶上马’和‘赋权参与送一程’的双轨策略。”许佳介绍,专业社工团队既做“赋能者”,又做“考察员”,帮助社团骨干快速成长。在社区党委支持下,专业社工团队还将互助社课程拓展至特殊家庭关爱帮扶领域,孵化了20余名能人志愿者。
今年4月,文竹园社区“党群一家亲心语坊”与学校12355“爱心妈妈心灵驿站”正式挂牌,构建了“学校下单—能人接单—志愿者响应—专业社工督导”的家校社高效协同服务模式,满足学校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现在小区环境变好了,新物业公司的服务很到位,邻里之间相处融洽。”融域名城小区居民刘女士开心地说。而在一年前,因产权性质特殊,该小区业主与原房委会、旧物业服务企业矛盾较大,拖欠物业费等达百万元。这一可喜的转变,得益于光明区以塘家社区为试点构建全链条服务闭环。专业社工团队引入“参与式治理”,选举楼栋长,制定资金公示制度,消除居民疑虑;累计召开“物业+住户”大家谈会议33次,妥善解决255件居民诉求。
在文竹园社区、塘家社区融合试点的基础上,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发动全市11个区的30个社区同步开展试点工作,打造“一社区一品牌”,实现试点工作规模、经验、成果倍增。
南山区蛇口街道围仔社区幼儿园旁小巷内,一面蓝色艺术花墙成为街头新景,吸引行人驻足。花墙出自葡萄牙艺术家Majó之手,他是50余名专业社工培育的千名国际志愿者之一。这些国际志愿者参与打造了“外国人看南山”“红色跑”等品牌活动。
特色品牌之外,深圳市各区也推行了诸多机制和项目创新。坪山区构建“区—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同联动机制,孵化培育“新农人驿站”等一批省、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龙华区聚焦精神卫生、矛盾调解、生命教育领域,组建4支“益路解忧”志愿服务队伍,形成“隔代育苗先锋队”等10余个品牌;福田区沙头街道新洲社区从纠纷调解“小切口”入手,组建“简案快处”矛盾调解专班和邻里纠纷调解小组;大鹏新区大鹏街道下沙社区积极推进“群众点单”,引入“民生微实事”、公益资金为群众票选的志愿服务项目实施“赋能计划”……
30个试点社区如同繁花,在鹏城大地上竞相绽放。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成立由民政、教育、团市委等47个部门和群团组织参与的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出台方案,将“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纳入重点工作,推广“1名专业社工带动10名志愿者骨干”模式,将相关课程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月度走访+季度督导”机制,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此外,深圳市不断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持证社工5.9万余人,其中,高级社会工作师57人。创新高级社会工作师结对指导机制,成立高层次人才志愿服务队,发动26名高级社会工作师下沉试点社区,协助社区开展需求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督导和经验提炼。同时,各区委社会工作部加强统筹规划与资源整合,为试点社区提供资源支持与监督指导。
“我们将以1800个党群服务中心、700多个‘双百’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为阵地,探索更多元的服务场景,打造更多特色服务品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创新。”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