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安区福海街道新田社区,有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妈妈团”,其事迹不仅获评区级优秀工作案例,更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题报道点赞。
她们以党员为核心,以妈妈群体为主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 “三维赋能” 志愿服务体系,通过组织、能力、服务多维度发力,形成“党建引领、志愿建功、治理增效”的良性循环,成为基层治理中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巾帼力量”。
党建为核建体系,先锋力量显本色
“党员妈妈团” 自成立以来,便将党建引领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队伍现有18名成员,其中党员9人,党员比例达50%,党员志愿者带头亮身份、作表率,带动团队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为让服务更具系统性,团队创新构建“1+3+N”协同治理网络,组建3支“妈妈宣讲团” 累计开展政策宣讲58场;建立“诉求收集—分级处置—跟踪问效”闭环机制,打造“15 分钟妇建服务圈”,建成母婴关爱室、口袋公园等9个特色服务空间,服务覆盖辖区1.2万名妇女儿童,真正实现“服务在身边、需求有回应”。
这份扎根基层的坚守也收获了多方认可:2023年,“党员妈妈团”项目获评宝安区委组织部“优秀党支部(社区党委)工作案例”;2025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以专题形式,聚焦团队在防汛防台一线的担当,高度肯定其先锋模范作用。
精准服务解民忧,“双向供给” 暖人心
针对妇女儿童群体的多元需求,“党员妈妈团”创新推出“双向供给”服务模式,建立“三色管理”动态数据库,实现分级精准服务——红色重点群体落实“1名党员妈妈志愿者+1个班子成员+1本帮扶台账”的“三个一”包联机制,确保帮扶无遗漏;黄色关注群体开展“巾帼结对”行动,组建互助小组凝聚温暖;绿色普通群体提供普惠性服务项目,覆盖日常需求。仅年度统计,团队便解决妇女就业、儿童托管等急难愁盼问题63件,服务满意率高达98.6%。
在家庭文明建设方面,团队实施的“1+1文明家庭成长计划”同样成效显著。通过推行家庭治理积分制,开展最美母亲与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带动社区家风民风持续向好,其中1户家庭获评市级“文明家庭”,团队成员也先后斩获宝安区“十大美丽母亲”“闪亮社区专职工作者”等荣誉,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示范效应。

六大行动办实事,巾帼担当践初心
自成立以来,“党员妈妈团”围绕妇女儿童核心需求,系统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将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心坎上:
1.困境儿童关怀行动
采取“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双轨模式,长期结对帮扶15名困境家庭妇女儿童。针对城中村低收入家庭儿童“学习空间不足”问题,发起“一米书桌”行动,动员社会力量为31名儿童定制“书桌+台灯+椅子+文具+上门安装”的“4+1”学习套件,按孩子身高与家庭空间个性化布置,切实改善学习条件。
2.红色种子播种行动
依托寒暑假、六一儿童节等节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区文天祥爱国廉洁文化相融合,开展“童心齐向党”“红色故事亲子阅读”等活动,引导儿童了解革命、建设、改革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连续五年推进“1+1文明家庭成长计划”,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亲子沟通沙龙超100场,为家庭文明建设与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心灵成长呵护行动
聚焦儿童心理健康与妇女维权需求,开设“与爱同行,相伴成长”心理健康课程,设立“成长呵护信箱”畅通求助渠道;创新推出“心理健康自助小妙招”系列微课,策划反家暴维权知识有奖问答,累计吸引1100余人次参与,显著提升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与心理调适能力。
4.公益活动汇爱行动
定期举办爱心公益集市15场,涵盖爱心义卖、义剪、眼科义诊、科普宣传等项目,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帮扶辖区困难家庭及困境妇女儿童。同时推进 “候鸟守护计划”,开设暑期夏令营课程75场,免费提供功课辅导、安全自护教育、兴趣培养等服务,覆盖家庭超2000人次,有效缓解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题。
5.友好空间献计行动
响应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号召,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调研,通过集中讨论、走访座谈、实地勘察等方式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建言献策,最终推动建成2处深受儿童喜爱的口袋公园,让社区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
6.妇女赋能提升行动
组织女性素质提升、维权宣讲、技能学习等活动40余场,服务社区妇女超1200人次,帮助女性增强能力、拓展视野;开展巾帼送暖活动40余场、妇女专题议事活动12场,引导社区妇女在中秋、元宵等节日制作手工月饼、汤圆、绿植,赠予一线工作者与居民,让妇女以技能反哺家庭、服务社会。

展望未来:打造温暖品牌,贡献巾帼力量
如今,新田社区 “党员妈妈团” 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张“温暖名片”。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三维赋能”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效,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基层志愿服务品牌,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贡献更多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