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采展示
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质量引领,服务赋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27日

  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以产业服务为初心、以创新驱动为使命,充分发挥“全国工商联四好商会”和“5A级社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连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关键桥梁与平台。目前,协会会员单位已突破600家,既汇聚了比亚迪、中兴通讯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也吸引了贝特瑞、星源材质等众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在新的产业变革形势下,协会坚持以质量强链为牵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支撑、以数字化转型为路径,积极构建覆盖广泛、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聚焦质量提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协会将质量提升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牵头实施“先进电池材料和储能行业质量提升”项目,以“精准服务+标准引领”破解行业质量难题,助推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推行“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六大质量工具方法、失效分析等培训80余场,覆盖人员超5800人次;培育企业质量官50余名,为企业质量管控提供人才保障;为20家企业定制化解决质量难题,助力企业降本近3200万元,实现“提质”与“增效”双向突破。另一方面,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通过官网、官微发布质量提升、知识产权、AI应用等资讯超300篇,为企业提供实时政策与技术支持;牵头制定《高质量单臂碳纳米管》等多项标准,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发布《深圳先进电池材料及储能行业质量提升服务手册》,将数字化转型、电池护照等特色服务融入手册,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指南,有效提升了深圳新材料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image.png

协会协同政府部门举办质量强链成果发布会

  构建服务生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协会依托“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智慧枢纽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专利导航—运营服务—维权保护”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累计服务企业5000家(次),为企业创新筑牢“安全屏障”。在创新前期,通过平台“新材料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模块,为产业规划和技术研发提供专业专利信息分析和战略决策支持。在创新中期,通过平台“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模块,提供专利评估、交易许可、转化孵化等一站式运营服务。在创新后期,通过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模块,为企业提供快速审查、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等专业保障。此外,协会每年发布行业白皮书,为企业提供风险防控参考,并推动深港知识产权合作,组织会员赴香港高校及科研机构考察交流,探索建立跨境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协会连续获评“优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入选“年度‘创新中国’工商联(商会)工作最佳案例”,该服务模式已成为行业标杆。

image.png

协会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智慧枢纽服务平台界面

  推动数智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协会率先布局“AI+新材料”领域,协会联合中国电子云、蜂巢、鼎捷软件等头部企业共建“新材料AI创新平台”,针对企业需求挖掘AI工具、打造应用场景、开展 AI 训练师培训。协会牵头比亚迪、欣旺达、贝特瑞等十余家龙头企业,制定全国新材料领域首个团体标准《面向新材料领域的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指南》,为AI与新材料的深度融合划定“行业标尺”。协会联动开展的企业数字化诊断、人才培训及资本对接,加速AI技术从“概念”走向“产业化”,为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化提供技术支撑,构建起“政策+技术+资本+应用”四位一体的数字生态圈,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据统计,通过协会的数字化服务,会员企业贝特瑞实现数字化收益达1.5亿元。

image.png

协会组织专家走进会员企业贝特瑞进行数智融合研讨

  促进产学研用,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协会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构建了覆盖新材料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承建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新材料窗口,组织产业技术交流会、成果对接会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协会组建了由14位院士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和15位专家组成的标准技术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顶层智力+平台支撑”的双重保障。近年来,协会推动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为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image.png

协会开展高性能材料概念和工程验证技术交流活动

  未来,协会将继续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