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梅州市蕉岭县遭受水灾,深圳公益救援队出动38人13车3舟,携带无人机、卫星电话、粮水及油料、药物等救灾装备和物资,在蕉岭县新铺镇、南礤镇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在倒塌土砖房废墟中搜救出一名被困46小时的61岁女性村民,这是石欣带领的深圳公益救援队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中挺身而出的生动缩影。
时间回溯到2006年,深圳南澳半岛的一场山难成为转折点。一位驴友登山中暑猝死,作为资深登山爱好者的石欣闻讯赶赴现场协助善后。直面生命的逝去,他内心燃起强烈的使命感:“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救援力量!”2008年,他毅然集结志同道合的登山者,创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的雏形。
然而,热情遭遇了现实的挑战。石欣深刻认识到:“要托举生命,仅凭热血远远不够。”面对专业技能的空白,他与早期队员多次自掏腰包,奔赴国际救援教练联盟(IRIA)、美国心脏协会(AHA)、国家地震紧急救援培训中心等顶尖机构,系统学习IRIA国际水域救援课程、AHA急救课程等,并在急救赛事中淬炼真功。救援队的门槛清晰而务实:“先安己身,方能救人。”医生、工程师、程序员……各行各业的精英因纯粹的信念汇聚于此,前提是经济独立与时间保障。这支以专业立身、以自律铸魂的队伍,迅速从山野走向世界,参与了许多国际救援行动: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队伍首次跨国出击,25名队员在8.1级强震废墟中奋战7个昼夜,在断壁残垣间开辟生命通道;
2017年伊朗7.3级地震,4人先遣队挺进核心区,在余震与瓦砾中坚守7天,为后续救援提供精准定位;
2018年老挝7.0级地震,三批12名队员接力奋战11天搜寻排查;
2018年印尼7.4级地震,派出6名先遣队员在当地组建联合救援队,参与医疗救助与后方指挥,筹措运输发放10万元物资;
2023年土耳其7.8级地震,23名队员携1.7吨装备星夜驰援,迅速构建高效指挥中心,成为废墟之上的坚实支点;
2025年缅甸7.9级地震,在废墟中救出一名被困60小时的孕妇和一名被困125小时的男子,队员杨传奇被应急管理部记个人三等功。
2015年,石欣(左一)参加尼泊尔国际救援,在联合国OSOCC协调中心与联合国官员商讨灾情
17年砥砺前行,石欣带领队伍实现了从62人的山地爱好者团队,到拥有700多名核心行动队员、3000余名志愿者的综合性公益救援先锋的惊人蜕变。截至2025年6月,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参与公益应急救援救灾行动421次,其中包含78次大型自然灾害响应(国际救灾6次)——他们以生命至上的信念,在世界版图上镌刻下中国民间救援的闪亮坐标。
石欣与他带领的深圳公益救援队以无私奉献赢得了国家最高褒奖:他个人于2018年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2021年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荣膺2024年度全国“四个100”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今年5月,石欣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对他17年如一日守护生命、无畏逆行的最高礼赞。
从深圳山野到异国灾区,从自发热情到国际水准,石欣与深圳公益救援队的征程,是一部用行动书写的生命赞歌。当灾难降临,他们便是穿透黑暗的那道“生命之光”——以专业为盾,以奉献为矛,向世界宣告:中国民间救援力量,永远在场,永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