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坪山的街头巷尾,人们常能看到一位身穿红马甲、头戴红色帽的志愿者,他坐在轮椅上,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十年如一日地为社区辛勤付出。他叫范正伟,人们口中的“范哥”,从一名因伤致残的务工者,成长为街道家喻户晓的“志愿先锋”,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4000个小时。他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志愿者精神,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公益篇章。多年来,他先后获得“优秀志愿者”“十佳志愿者”等近20项荣誉。
从受助到助人,轮椅上的公益初心
2014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让45岁的范哥胸椎严重受损,胸部以下永久性瘫痪,自此只能依靠轮椅行动,无法继续工作。由于远在老家的亲属无法及时照顾他,他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困境,一度陷入窘迫之中。“政府和社工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帮我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光,走出了阴霾。”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范哥感慨道。
在困境时感受到各方的温暖,范哥心中萌生了参与志愿服务、回馈社会的念头。2014年10月,范哥在社区党群社工的陪同下,前往坪山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残疾证。在那里,一则志愿者招募公告吸引了他的目光。“我能行吗?”他忐忑地询问身边的社工小陈。小陈坚定温暖的回答让他至今难忘:“范哥,您比我们更懂残疾人的需求。”正是这句话,为范哥开启了志愿服务的大门。
4000小时的坚守,用轮椅丈量社区
范哥的第一次志愿服务,是在坪山社区参与环境卫生巡查志愿活动。细心的他发现公厕的无障碍洗手台太高,立即拍照发到街道工作群并详细说明问题。仅仅三天,洗手台就改造完成并安装了可调节高度的水龙头。“原来我的意见真的能被重视!”这次经历不仅让范哥找到了人生新方向,更坚定了他在志愿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从此,范哥几乎每天都会“巡街”,早晨8点开始,他就带着笔记本和手机,摇着轮椅仔细检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路面坑洼、路灯不亮、消防通道被占……这些问题都被他一一记录,及时反馈给各相关部门。
“记得2018年夏天,我发现小区后门的一个井盖松动了。”范哥回忆道,“当时正值雨季,万一有小孩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拍照上报,并在现场守了两个多小时,直到维修人员来处理,才终于放下心来。这件事也让社区居民对这位“轮椅上的管家”刮目相看。
“范哥的轮椅走到哪儿,问题就解决到哪儿。”社区工作人员这样评价他。区残联社工还邀请他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培训,从残疾人的视角提出改进建议,助力坪山街道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据统计,他累计上报并推动解决了大大小小400多件的问题,从破损的路面到故障的路灯到乱停放的共享单车再到占道的摊贩……他的坚持和努力让社区变得更加宜居。
500余名志愿者同行,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范哥居住的坪山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人口密度高、治理难度较大。为推进社区治理、更好服务居民群众,范哥与坪山社区党群社工一起,认真收集整理居民需求和建议,并发起了坪山社区范哥夜谈文明议事会。每月15日晚,范哥、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相约龙眼树下,共话家常,商量如何优化社区服务和治理,合力推动解决了路面坑洼积水、蚊虫消杀、杂物乱堆乱放、公共休憩区修缮等系列问题。
这些年,在范哥的影响和带动下,共有500余名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他组建的“微光助困”志愿服务队,专门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理发、居家打扫等上门服务。队员小李记得,“去年台风天,范哥冒雨组织大家转移居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自己却因淋雨高烧不退。他总说‘被需要是种幸福’,这句话让我们特别触动。”
“我在困难的时候曾受到社会的关爱,现在希望能借助志愿服务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渡过难关。”范哥感慨道。如今,他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穿行于坪山的大街小巷,用微笑温暖着每一个相遇的人。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困居一隅”到“志愿先锋”,范哥用十年坚守印证——即使身体受限,爱心也能无限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