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玉塘街道玉塘社区打破传统治理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多元治理路径,通过“建队伍”“搭平台”“筑桥梁”等多项举措,将基层治理的“接力棒”传递给每一位热心居民,为社区自治持续注入“源动力”。
一、建队伍:多元力量汇合力,打通自治“微循环”
玉塘社区通过民意诉求平台等渠道,广泛听取居民心声,并充分挖掘党员先锋、社区能人、志愿骨干等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例如,依托“‘玉’见幸福”美好家庭建设工作室,组建了科教专家服务队、银发婚调队、心理服务队等三支队伍,共42人。每支队伍都选配了优秀的带头人,例如科教宣传队由深圳湾实验室科普中心执行主任袁汇老师带队,为辖区家庭提供“普法+调解+心理疏导”一站式服务,并积极开展家风家教宣讲、“家校社”家庭交流等活动15场。
袁汇老师开展家风家教宣讲活动
在玉塘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一米物业”队伍也在社区治理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支由党员业主、物业管理人员、网格员及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依据建设工作清单,活跃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居民服务等各个领域。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近在咫尺,温暖相伴”的服务理念,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自治带来的便捷与温馨。无论是润曦府的装修公约制定,还是国粹研习社、“四点半课堂”等公共设施共享区域的打造,还是安居鹿苑小区的青年联谊活动,都能看到“一米物业”队伍的贴心服务。
“一米物业”队伍就小区负一楼刷漆进行讨论
二、搭平台:“邻里茶室”品香茗,“话”解难题聚民心
在“邻里茶室”,居民王哥提议将“长圳学校临时停靠站”更名为“光侨雅苑站”,以方便居民出行和购物。此建议迅速引发长圳、玉塘两社区居民的热议,他们围绕站名、路线及发车时间等展开积极讨论。在玉塘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赖站长的协调下,免费公交车路线得以优化,有效满足了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
在“邻里茶室”茶话会上围绕小区治理进行讨论
为推动“两社三中心”现代活力小区建设,玉塘社区创新打造“邻里茶室”议事平台,将严肃的议事协商场景从办公室搬到了居民的家门口。围绕电动车停放、流动摊贩、环境卫生等居民关心的“十件关键小事”,社区充分动员小区党员、志愿骨干、物业管家、网格员等多元力量,让居民关心关注的大小事在茶室里“议”、茶室里“定”、茶室里“解”。2024年,“邻里茶室”共开展议事活动34次,收集并解决居民诉求75个,诉求化解率达91.46%。
三、筑桥梁:党建共建启新航,牵线搭桥促和谐
在玉塘社区,基层自治的活力不仅体现在这些日常的服务和活动中,更体现在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中。去年,玉塘社区举办了党建共建启动仪式暨“跟党一起创新”社区科技文化节,25家科研机构、学校、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代表签订了共建协议。活动现场发布的“三张清单”,即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活动清单,涵盖了产业用地需求、企业订单对接、居民诉求解答等各项内容,不仅扩大了辖区居民和企业的“服务圈”,还搭建起居民、企业与社区协同共治的桥梁。这一举措让居民从社区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决策者,推动了居民自治迈向新高度。
在党建共建启动仪式上签订“党建共建协议”
在此基础上,玉塘社区积极促成光明实验室与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签署微型飞行汽车专项教育服务合作协议,为光明科学城孕育“科技星创客”搭建起成长的摇篮。这一创举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的热爱与探索欲望。同时,共建单位举办的友谊赛也成为连接不同小区、单位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大家因赛相聚,邻里关系在汗水与欢笑中愈发浓厚。
下一步,玉塘社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两社三中心”现代活力小区建设,汇聚各方力量,让基层治理迸发出新的社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