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发布 > 区级动态
宝安区:城市“独行侠”找到“娘家”

  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穿梭于楼宇街巷,用速度串联起居民烟火日常,却鲜少停下脚步感受温暖。为切实将流动党员教育好、管理好,将新就业群体凝聚好、服务好,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总工会等部门推动成立124个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合会,打造社区党委领导下的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多方资源编制流动党员和新就业群体服务清单,将各类服务精准送到每名新就业群体身边,让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商城市发展、共话美好未来。

  “独行侠”找到新坐标

  为破解新就业群体工作机动性强、人员流动性大、凝聚服务难的问题,宝安区聚焦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的组织体系,在每个社区建立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合会,将各类新业态企业站点网点负责人纳为服务联合会成员,联动驻辖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强大合力。

  “以前总觉得自己就像‘独行侠’一样在城市里打拼,遇到困难都得自己扛,现在有了组织,心里踏实多了。”网约配送员张权感慨道。

  宝安区航城街道后瑞社区成立首个商圈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合会,将辖区内各类新就业群体凝聚起来,整合各类资源,为他们提供各类服务,像张权这样的网约配送员,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依靠、值得信赖的“娘家”。

  据介绍,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合会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心理健康辅导、文体活动开展等系列面向骑手的暖心服务项目,全方位关怀骑手的工作与生活。

  此外,航城街道还发布了“暖新地图”,将街道分散的10个党群服务中心、16个薪火小站、1个安全宣教基地“一图集成”,便于新就业群体快速找到“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的暖心场所。

  “烦心事”变“暖心事”

  宝安区聚焦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制度化、机制化,建立“新心相通”工作联系机制,常态化开展“每月一聚”活动,通过联席会议、主题党日等形式,与新就业群体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开展议事协商,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

  西乡街道固戍社区作为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合会的示范点,通过“茶话会”、主题党日、业务培训、团建活动等方式丰富“每月一聚”内容,并设置了书记接待日、法律咨询、劳动就业咨询窗口。

  通过“每月一聚”了解新就业群体诉求,成功为新入职的4名美团网约配送员对接房东,帮助他们解决租房问题;固戍社区薪火就业服务驿站通过多媒体发布招聘信息,高效促成2名新就业群体上岗就业……在固戍社区,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合会的作用不断彰显。

  “流动小管家”激活治理末梢

  沙井街道壆岗社区探索推行“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服务积分可兑换电动车安全监测、上门理发、上门送健康等服务,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质量”的双向激励模式;沙井街道沙头社区吸纳社会责任感强、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高的新就业群体党员,组建了“先锋骑士”志愿服务队,引导其化身为“社区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风险隐患吹哨员”……

  宝安区聚焦发挥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通过建立积分制、组建“骑手网格员”队伍等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扶幼帮困等活动。

  “作为一名党员,我不仅是包裹的传递者,更是社区的流动观察员,今后将主动化身社区‘流动小管家’,亮身份、做表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社区排查道路安全隐患。”顺丰速运站点联系人张森表示。

  目前,宝安区已打造10个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合会示范点。接下来,宝安区将以示范点为样板,聚焦新就业群体较为迫切的职业技能提升、生活服务、权益保障等需求,持续为流动党员和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让党建阵地真正成为流动党员的“红色家园”、新就业群体的“活力平台”、社会治理的“创新引擎”。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